《重庆日报》报道沙巴体育组织龙眼荔枝产业扶贫活动

时间:2019-04-28浏览:3643设置


【编者按】42528日,沙巴体育组织开展龙眼荔枝产业扶贫、岗位科学家进村行动。来自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和多位岗位科学家,深入涪陵区、永川区有关乡镇和村社,实地考察龙眼、荔枝生产情况,现场传授嫁接和生产技术。活动期间,在沙巴体育举行了产业扶贫活动总结指导会,会议发布了《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科技扶贫倡议书》,专家学者们对龙眼荔枝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428日,《重庆日报》第六版以《国内知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为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把脉开方”》为题,报道了沙巴体育组织专家学者助推龙眼荔枝产业发展的情况。

国内知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为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把脉开方”

“每嫁接一个穗,砍一刀花多少钱?”“6元。”“这棵树一共接有20个穗条,花了120元。但实际上不需要接这么多,你们浪费了。”

426日,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果园里,一群专家和果农正围着一棵嫁接的果树在交流。

这是425日至28日、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与长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中心协同举办的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扶贫活动现场之一。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走进重庆涪陵、永川,为果农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和地区产业规划。

来自广西大学的潘介春教授是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龙眼栽培岗位专家。他指着这棵不久前嫁接的龙眼果树告诉果农们,一棵果树上嫁接的穗条不能太多,以68个穗条为宜,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此外,一定不能将果树上的树枝全部都砍了进行嫁接,要给嫁接的树木留下抽水枝(即不进行嫁接、留有树叶的枝条),“这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通道,否则树干会死掉。”潘介春说。

 来到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中心涪陵试验示范基地,果农们看到这群龙眼、荔枝栽培专家,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听专家们给大家现场讲课。

“长江沿岸的涪陵一带属亚热带,气候湿润,冬天也没有严寒,很适合晚熟龙眼、荔枝品种的种植。”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对围拢的果农们说,这里9月份才成熟的晚熟龙眼和荔枝,非常有市场,“这次来,还专门带了两个适合这里种植的新品种给大家试种!

“龙眼和荔枝在全世界的产量都不高,其产期高度依赖于品种、纬度和海拔。”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中心负责人李昌满介绍,由于对温度等条件的要求,龙眼、荔枝仅分布于南北半球17°至26°两条狭窄的地带内,且需在该区域内海拔1100米区间生长,因此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而言,可供选择的优质荔枝品种有限。

涪陵、丰都、永川、江津等长江上游地区适合龙眼、荔枝生长,种植历史悠久,但目前品种多而杂,优良品种的比例比较少。

“扶贫先扶智。为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巴渝大地上,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长江上游龙眼荔枝产业科技扶贫行动,以大力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陈厚彬介绍,此次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分别在涪陵区的南沱镇和珍溪镇,以及永川区朱沱镇进行技术指导,并发布了《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科技扶贫倡议书》。今后该体系还将在重庆建立工作站,以大力帮助提升重庆龙眼荔枝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

新闻链接:http://app.cqrb.cn/economic/2019-04-27/79665.html

(新闻中心 整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