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六年?长师故事】综合改革释放红利 内涵建设纵深推进

时间:2017-11-28浏览:4099设置

【辉煌六年·长师故事】


综合改革释放红利 内涵建设纵深推进


“十二五”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分化,进入了办学类型急剧调整期、办学竞争白热化决战期、体制机制深度转型期、信息化国际化战略抢位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和挑战,唯有保持定力、强化内涵,整体谋划、错位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综合改革,用改革红利形成后发优势,才能在惊涛骇浪中勇立潮头。

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切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充分释放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学校党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制定推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将学校治理重心由校级层面为主转向为以二级学院为主,重心下沉,责权下移,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和实体,学校由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以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改革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只有改到痛处,才能试出真经。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资源配置、重构治理结构,从“态度之痛”到“制度之痛”,这是一个需要咬牙坚持的嬗变过程。2014年,学校利用干部换届这一战略机遇期,大刀阔斧推进机构改革,按“五大板块”重构了机关职能,优化了学科结构,重组了18个二级学院5个专职科研机构,发挥目标管理在资源配置、绩效分配、干部聘任及评先评优中的杠杆作用,对机关部门实行分类考核,对二级学院设定年度目标任务,初步建构了应用型大学的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

2016年,学校着手研制《长江师范学院章程》,加强治理架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大学理事会运行机制,建立与教学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体现民主、法制精神的教学管理、学术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办学活力。稳步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

学界普遍认识到: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通识引领、专业成长、实践成才”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分类培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互联网+”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范式改革;以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一体化为牵引,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出台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学成果培育与奖励办法》《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考核评价重心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科研体制改革涉及高层次人才的切身利益,是改革的深水区。原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党政下定决心向这块痼疾“开刀”。2017年初,学校连续出台了《科研业绩认定与量化计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绩效实施办法》《沙巴体育进一步支持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这是学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学科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有力抓手,体现了学校“向改革要红利”的决心。《科研业绩认定与量化计分办法》的核心要义是明确范畴、确立标准;《科研绩效实施办法》的核心要义是突出教师主体、体现按劳取酬;《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的核心要义是注重品质、奖励优秀;《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沙巴体育进一步支持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实施意见》的核心要义是规范经费管理,鼓励创新创造;《教学院(部)和研究机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年度目标任务设定与考核实施方案》的核心要义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这一套“组合拳”体现出学校对科研规律认识正在逐步深化,从“制度供给”改革入手,凸显学术价值导向。科研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学研究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新闻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