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学术沙龙聚焦反贫困前沿

时间:2017-03-27浏览:3931设置

324日上午,武陵学术沙龙第七期“反贫困前沿:来自学界、政界和中介的解读”在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嘉宾有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蓝红星教授和沙巴体育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副教授陶少华博士。广西百色学院赵敏教授、涪陵区社科联和沙巴体育学报编辑部、财经学院、传媒学院、政史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相关研究人员及学生共80余人参加。学术沙龙由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熊正贤教授主持。

蓝红星教授以“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盲点及应对”为题,从反贫困第三方评估方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得与失。蓝红星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扶贫工作的国内外局势,以及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伟大业绩。同时,蓝红星也指出了扶贫工作中行政体制、官僚作用以及政策滞后性等导致的“基层执行创新动力不足”、“帮扶平均化与等级化倾向”和“识别依据相对性与退出参照绝对性导致贫困户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分析了扶贫主体、客体、措施与机制等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民主泛化”、“政府过于掌控”、“产业攻坚份额过重”以及“脱贫指标”等盲点;提醒扶贫工作起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梅佐乔诺陷阱”、“投机抢拍摘帽”、“美丽空心村”、“村级代理治理”、“脱贫死库容”、“挫伤主体激励性”等六大陷阱。最后,蓝红星认为扶贫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市场化行为”,所以其核心在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和机会公平,市场只能强化造血,政府只能完善输血,社会加保险才能健全失血救助。


陶少华博士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来自十个村寨的调研”,分享了他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村寨调研经历,用具体案例阐述渝东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经验与教训。

沙巴体育原副校长傅显捷教授在讨论环节提出摘帽之后的“后扶贫时代”的贫困工作具有阶段性、反复性等特点,后扶贫时代应该沙巴体育地培养新农民。贫困户全面进入现代企业是不现实的,要在新型农民培训上下功夫,大力供给适应于当代农业发展变化趋势的新技术。百色学院赵敏教授指出精准扶贫起源于现代产业,从精准农业到精准扶贫其核心都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曾超教授提出当前的扶贫过多地从经济角度思考脱贫,而在国家形象、地区战略以及传统文化发展等多元角度的思考较为薄弱。在精准识别贫困户中应该从根源去思考,即“是谁造就了贫困”,不仅是收入不高的问题,还需要从文化演变、国家因素、利益因素以及官僚作用中寻找答案。而扶贫工作“不是摘帽之后就没有贫困”,而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其核心应该是反贫困事业的未来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师生互动环节,蓝红星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指出出一个大学生,脱贫一家人的情况在当前已发生改变,但是反贫困的重点应该仍在教育,“产业来自于教育”,教育能解决人才问题和技术供给问题。而人才问题则在于“留住好老师,培养好老板”,个性化、迷你化的技术供给才能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问题。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心主任熊正贤在总结时指出当前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人为制造的“扶贫斯诺克现象”、城市贫困问题以及扶贫制度中的“漏水问题”等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