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推荐】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时间:2016-01-07浏览:8038设置

xdth.jpg

【编者按】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举办,在全校范围营造了青年教师热爱教学、精于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近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所有获奖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收集整理出来,拟编印成册,供广大青年教师参考。在此,校园新闻网特选取一等奖获得者田美子、周琴、刘国华、文军、姜妍妍、许芫颜等6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心得体会文章转发于此,供广大师生先睹为快。

                                                                                           

 302699b375432fb4bfad077a2918061c.jpg

田美子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任教师,硕士,学科方向是机械工程。

现担任机械制图及CADCAD/CAM、机械三维CAD等课程教学工作。

自踏上教师岗位以来,一直以勤恳踏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始终以育人为根本,以教书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教研科研项目及比赛来不断提高自己。在三年的工作中先后主持市教委项目一项、主持校级青年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参与市级教改项目一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项,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中西部地区成图大赛取得团体二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涪陵区教坛新秀和长江师范学院教坛新秀荣誉称号。20147月在重庆市总工会组织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511月参加长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我的“偷懒”之道

作为一名“青椒”,我们在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还要应付大量的教学任务和常规任务。怎样尽快的站稳讲台呢?就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更茁壮的成长。

工作三年有余,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的“偷懒”之道。

1.多向老教师取经

在上岗之初,学院会为每位老师安排一位导师,日常事务的进行,需要向导师询问,例如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大纲的分析和制定,试卷的制定和规范批改等等,若及时与导师沟通,会少走很多弯路。

要多去深入老教师的课堂,看看导师以及其他前辈怎么完成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会对自己的教学安排有着启发作用。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何芳老师。我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听何老师的课的习惯,这样不仅对应知识点的备课任务大大减少,并且对难点的讲解有着直观的示范作用,一举多得。

2.挖掘网络资源

作为年轻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资源。精品课程和教学视频是我们备课的一条捷径,多去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名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微课和慕课,不仅开拓视野,而且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但是这里需要指出,虽然我们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和精品课程,但是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我们与名师的水平不同,面对的学生也不同,我们应该把前辈的知识活学活用,针对我们学院的学生进行改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减轻教学负担

现在的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着一些改变。各位青年教师无一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达到硕士、博士,都对本专业的一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有着一定的了解与实践。何不将过去你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呢?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应用的吧。

我所讲授的课程是机械制图及CAD,这门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互换过程,用语言表达空间立体实属不易。并且由于学生的情况,空间想象力参差不齐,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快的构建空间立体,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良。我就想,我曾经会运用三维CAD软件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如果将其与课程结合,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其实这也是我师父何老师的主要思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就应用了三维软件模型,提供可视化教学,有效的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现在也想请各位老师想想,你曾经熟练掌握的一些软件或者科研工具,能否与现在的教学进行对接呢?能否让你的课堂焕然一新呢?其实你一直都会,只是缺少发现,缺少应用而已。

在我们刚当老师之初,总是被一味的强调新教师尽快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转变,但是我希望各位教师不要忘记,你曾经就是一名学生。你想想,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喜欢哪堂课的理由,如果你按照这个思路,做自己曾经喜欢的老师,定是不会错的。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要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讲解课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和示范是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这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自然的提升。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教师就是行动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行动者。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我们不断的吸取知识或者创造知识,才能更好的传播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教学之树永不枯朽,永远年轻!

                                                                                         

 dcf6533b09576e5c955013007287c8a5.jpg

周琴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任教师,研究生,工学硕士。

任教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

教学名言:知识不是药物,不要单纯用有没有用来衡量它。知识的作用不一定立即见效,但会对我们的思维和见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未来的人生。

主要教学工作:20142月任教以来,共担任3门理论课、3门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总计539学时。在教学中精心备课,认真完成教学内容,将较为枯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生实际接受性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并力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指导学生方面,2015年指导第一届毕业论文共计6人,其中1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现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3项。

我的成长历程与食品专业教育观的形成

我是一名2014年刚站上讲台的青年老师,执教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仅一年多的时间,仍处在学习、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中。而一直学习工科专业的我属于非师范专业出身,对于教学论、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认识浅薄,并没有多少教育经验能在此高谈阔论。但回顾这一年多的经历,与去年刚进校时的状态相比,自己确实感受到了成长和进步。这一年中,我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听取了大量课程,而且认真备课,力求每一堂课的呈现都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完有收获、课后有提升,我自己也在这一年的历练中收获了传道授业的成就感、答疑解惑的幸福感和成长进步的满足感。现在我深深地意识到了当初选择这份职业的正确性,对于这个选择,其实在我的学生时代就早已萌芽。

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做什么?或许很多人心中都有很多疑问,尤其是刚进校的大学生。我在大一第一个寒假回家时,在街上偶遇了一位3年未见的初中同学,她一看见我非常新奇地拉着我的胳膊问:“周琴!听说你学厨师去?!”当时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因为食品专业确实是跟吃有关,但我当时的水平根本说不上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与烹饪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困惑相信存在于所有刚入校的大一学生心中。

因此去年一站上讲台,我就在思考该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解释食品专业到底学什么、做什么的问题。面对学生,我也会首先倾听解答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基本的专业思想。食品专业确实是与吃有关系的,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与烹饪专业是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食品专业重在通过工业化的加工方式批量生产具备较长的储藏期的食品,主要用于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快捷、方便、营养、健康的需求,解决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的问题。所有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成分、代谢机理、微生物影响、分析方法、加工技术、生产条件、销售管理都属于食品专业研究和学习的范畴。结合纯牛奶灭菌技术的发展历程等身边常见的实例进一步解释,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个问题较为明确了。而且我也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自己明白了,而且能较为清晰地向其他专业的同学解释这样的问题了。

针对食品专业的同学,专业分析能力的引导培养必不可少。当下食品加工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热门食品新产品更新很快,大家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问题也非常关注,所以食品的课程教学选择的案例会也会不断更新变化。例如许多人都熟知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现在也基本了解了这次事件是由于不法商贩将三聚氰胺掺入鲜牛奶中冒充蛋白质,提高牛奶蛋白质含量以便达到检测要求而造成的。而这主要由于三聚氰胺分子结构里氮含量非常高,钻了当时以氮元素蛋白质含量这种检测方法的空子,而三聚氰胺代谢缓慢,易于集聚在肾脏形成结晶,严重的会引起肾衰竭等。在这个案例里三聚氰胺、蛋白质的结构性质都属于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课程的内容,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则是属于食品分析的内容,而三聚氰胺的毒性危害、中毒机制等又属于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的范畴,因此要解释这个案例不仅需要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联系前后知识的分析能力。而学生有时学而不能致用往往也是因为缺乏系统联系知识的分析能力。因此课上合适的引导较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很多食品专业教师较为注重的问题。

与此同时,现在媒体爆出的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需要合理的辨别判定,因此培养食品学生具备理性判别的思维也较为重要。要合理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基础、分析能力,也需要合理辨别的理性思维。例如在毒理学领域,公认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关键看剂量。一种普遍认为好的物质,摄入过量可能会引起中毒;一种公认毒物的物质,在某些浓度下可能又有它独特的优点。例如亚硝酸盐对正常人是毒性物质,但是对氰化物中毒者则是有效的解毒剂。引导学生理性判别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同时又影响很深远的教学任务。遇到这类事件,食品专业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国家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判断,这样的训练也会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引导学生明确本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培养理性的分析思维和专业的分析能力比较重要,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时也比较注重将这些融入到教学中来。这也是我正在努力实践提高的方面之一,仍在自我探索的路上。这一路以来,我受到学生时代的影响较深,工作以后更是从前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比如去年我第一次上《食品毒理学》时,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怎样能讲得让学生接受性更高,于是先去听了系里李敏老师的《食品安全学》,她课上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让我收到很大的启发,从而慢慢明确了毒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作为青年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想要什么、缺乏什么,从前辈老师身上学习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技能,再加上自己勤于揣摩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断学习,一定会慢慢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e15b6a5c3836f1db9864718a06262a83.jpg

刘国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哲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主要从事德育理论与学校德育实践研究。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名言:教育是点燃生命的火种。

主要教学业绩:

1.近年来,多次教学评价为优秀,主持重庆市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课题3项,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主研市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参编教材1部。

2.2011年获长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3.2011年获长江师范学院第五批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4.2011年获涪陵区教学能手称号

5.2013年获长江师范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三等奖

6.2014年获长江师范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二等奖

7.2015年获长江师范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一等奖

8.2015年获长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9.2015年获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优秀奖

教学感悟

做教师既是我安生立命的工作,更是我热爱的事业。做教师使我感到生活的充实,也实现着我生命的价值。

做教师十五年来,最深的感触就是:你有多么热爱学生,学生就会多么尊敬你、支持你;你有多么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能从中感受到多大的快乐与成功。

就我的教学体悟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保障的关键在于发挥两种力量--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该课程教学的前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该课程教学的应然策略;用事实说话、让真理说话是该课程教学的应然路径;教师的真情实感是该课程教学实效取得的催化剂,或者说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的支点。因此,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关键在于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逻辑的理清、教学素材的选取和学生情感的激发。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和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怀疑、矛盾及误区,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教学设计时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追问,要多提醒自己学生会怎么理解,学生的观点是什么,学生会接受吗。

教学逻辑的理清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懂”,即“真懂”理论的体系与内在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格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性极强,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高,唯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追问,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真理的力量,从而保证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

教学素材的选取必须“精当”。教学素材的“精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恰当”。教学素材是为证明某一理论观点服务的,因此必须要能够切合某一理论观点,必须能够有力的证明相应的理论观点。二是教学素材必须“真且新”。“真”,即真实可信;“新”,即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好。教学素材的“真且新”是课堂教学感染力的保障。三是教学素材必须“精”,即“少”而“优。因为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选取的教学素材必须“少”。“优”,就是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和冲击力。

学生情感的激发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要有激情,要有真情实感。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激情满怀,精神抖擞,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反之,一堂不温不火而没有火花的课,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没有激情,就无法唤起学生的激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真情实感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当然,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因此,激情是课堂的源头活水。

                                                                                         

 7d2fdf1d8bd19a5d42b2e71991f76daf.jpg

文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负责《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安全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建设与管理,并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主持精品视频公开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主持精品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工程《形势与政策》。系美国BCC全球生涯教练,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教育部认证大学生创业导师,人社部认证国家创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考评员、创业咨询师培训导师,入选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首批专家。

近年来主持编写出版教材四部,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重庆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优胜奖、重庆市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三等奖、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竞赛二等奖和重庆市首届高校军事理论课授课竞赛一等奖。先后在校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四次、二等奖(第二名)五次、第三名一次。

教育理念: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努力做一个有激情的高校教师

美国人际交流教授理查德·伍德认为,作为一名激情教师应需具备6个基本特征,其表现出的干劲、激情和力量足以给学生带来变化。首先,必须热爱学生,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他们的关系十分重要。第二,必须深信自己的知识,这才能造就、产生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品质。第三,必须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优秀的学生。第四是态度,如果教师希望自己教好,就可能教得相当好。第五个特点是热情,热情是最具说服力的雄辩家,他将使课堂更活跃。第六个特征是具有激情的教师能有效地运用例证。

我觉得,生活需要激情,工作需要激情,做一名高校教师更需要有激情。

激情源于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在我们美丽的长江师范学院,有许多让我们非常尊崇的老教授,在工作中总有使不完的劲,总是那么富有激情。我的理解,这种激情就是真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对教育真正的热爱。有了这种激情,“教师”已不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而是已经上升为一种崇高的教育事业,融入我们的生命。

教师的激情首先来自于对职业的坚守。从事教师职业是光荣的,为了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对待每节课的教学都应忘我地投入。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意义,才能为它去努力、去奋斗。一名教师的激情不是表现在豪言壮语上,而是反映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在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反复打造每一节课、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激情是建功立业的一种原动力。

第二,激情来自对事业的坚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底气。我们只有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是对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价值的,我们的行动才会执着;有了执着的行动,才会干出一番无愧天地的事业。通过勤奋的努力,一个天赋平平的人也会在这个职业中超过天资比他高的人。一个人只有有了激情,才会有执着的行动,执着和激情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第三,激情来自对目标的执着追求。目标是人生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的人,前进路上没有方向,也就不会有激情。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前进的动力就越大。目标不是口号,实现目标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成功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要求一个人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永不言败。

第四,教学中要充满激情。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饱满的工作激情,那么也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极大的热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感染,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才会真正地热爱学习,主动地学习,从而真正做到教学有“三气”:上课有人气,教师有底气,课堂有生气。

人必须要有一股精气神,要永远保持一种激情,一种积极的思维。我们用全身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热爱学生中让激情飞扬,在一次次教育的反复中留住激情,在一次次倾心的付出中守住责任,在耐心的陪伴中享受学生的成长。于是,工作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快乐中工作,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尽情享受“教师”这个伟大的称号带给我们生命无穷的快乐。

                                                                                         

 8709c2d88757175d9427c292986390ce.jpg

许芫颜

传媒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

学科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任教课程:《播音创作基础》、《语言情景与表达》等

教学名言:身教重于言传

主要教学业绩与成就:近年来分别荣获“涪陵区教坛新秀”、“涪陵区教学能手”、“长江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长江师范学院优秀社团指导教师“、“2012年长江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称号和奖项。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201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重庆市级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重庆市级奖1项;第十四届齐越节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奖项3项、重庆市级奖项11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重庆市级奖项15项;第四届“夏青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朗诵大赛市级奖项3项。

“演艺化”的表达——追求良性教学互动

我是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2010年来校任教。五年间我承担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播音创作基础》、《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五年的路程,一步步都是我融入长江师范学院这个大家庭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足迹。

在这五年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授课对象活跃的思维、成熟的心智,因此组织好一个有创造性、有趣味性又能使授课对象发挥个体能动性有参与感的教学活动是我近年来一直探索和努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大胆的将教师个人“演艺”融入到播音专业特有的“传帮带——师徒认知式教学”中,使授课对象在实践情景中消化知识,实践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能够取得一定成绩,我感觉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与认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接受最快并且有主动探求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耐心的总结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于播音专业学生我总结发现比起名家名作,往往身边的例子更能够被他们接受。因此我在授课的同时还不断搜集同学们自己的案例与作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正反面实例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冲击。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近年来,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我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个人演艺的融入,在讲授内在语、对象感等语言表达内部技巧时,适当的穿插一些小表演,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仅如此,还组织学生将课堂练习制作成成品节目通过荔枝电台等网络平台进行实践传播,经由广大受众的认可度来检验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改进与提高。

三、积极改进教学思路。我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学生是需要被认可和鼓励的。工作之初,在点评分析学生作品时,总觉得问题一大堆,想着给他们指出问题希望他们能够改进,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偶然间表扬一个学生作品后,发现他开心之余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我才意识到对待学生严厉是好,但是需要注意方法,很可能因为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语就能打击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开始积极看待学生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对于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也独具新意,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将他们的“问题”收集保留为其他班级的教学案例,培养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更让学生在持续改进中成长与收获。

四、领导与同事的帮助。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从我入校以来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导师制推行,让我们青年教师在导师的带领下能够更快的进入教师这个角色,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与动力,让我在教学道路上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推动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f60110e352cb37c97f97d6b5af5a06df.jpg

姜妍妍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

任教课程为:合唱与指挥、合唱排练、乐理与视唱练耳;

教学名言: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竭尽全力时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主要教学业绩与成就:2003年就职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担任合唱与指挥、合唱排练乐理与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程,就职期间,学生评教多为优、良。2004年参加市级课题《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建长江师范学院海妖合唱团,指导作品《娇阿依》获得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05年获得校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6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成功举办海妖合唱团合唱专场音乐会;2007年获音乐学院优质课二等奖,校级重点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的主研人;2005年作品《娇阿依》获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07年作品《摘葡萄》获得魅力校园暨校园春晚二等奖;2008年作品《香格里拉》获魅力校园暨校园春晚二等奖;2009年作品《天路》魅力校园暨校园春晚二等奖。2012年主持校级课题2项,2013年获得重庆市涪陵区教学能手称号;2014年荣获重庆市涪陵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指导作品《喀秋莎》、《娇阿依》获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组二等奖;2015年获重庆第二届声乐大赛合唱组二等奖。

教学感悟

将关学生,关注学生思想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努力目标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环境从时刻在父母的关爱下,完全独立自主;学习方法从老师强制教学、题海战术下,变为主动性学习;努力目标从明确的考上大学,到大学四年后需要继续学习还是步入社会工作的选择中。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在给予学生专业技巧方面指导的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方式变革,目标方向确立,并且在教学期间始终关注同学思想上的波动,在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时能够很好的交流并鼓励!

在专业技巧方面,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灵感时,不要因为它不完美而进行批判,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灵感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设计,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应用的、能设计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设计完美的还是不能设计完美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和设计。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是沙巴体育从2005年开始就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给全体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本次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同行们的教学理念与技巧让我学习了很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环节,专家点评时也针对这一点向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用沙巴体育的实例和同学实践作为专业知识的引导,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生动、更贴近专业。合唱与指挥这门学科,在模仿和自我风格生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正确示范的同时,开发、认可同学的主观设计观念!

比赛已经结束,成绩已经属于过去,但在比赛过程中所获得的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它会促我进步,催我奋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