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长师】转型与发展: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道路

时间:2021-11-15浏览:1987设置

转型与发展: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道路

讲述人: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李伟

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结束后,学校上下总结“迎评促建”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明确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长江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大潮中,不断强化为谁转”“怎么转”“谁来转”“怎么用的问题意识,选准定位、积极作为、持续发力,持续推进办学转型,用改革挑破矛盾和问题,撬动体制机制创新,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什么改:立足实际需要推进综合改革

在升本之初,学校怎么建,有合格本科的办学标准作为参照。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校怎么走,没有新的标准。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评估后的发展路径都很困惑,虽然在逐步“走出了一条从‘新建’到‘新兴’再到‘新型’的全新发展道路”,但在教育供给侧方面,短板尤为突出:一是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同质,二是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三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脱钩,四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产业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错位。是继续按照老牌本科院校的道路艰难追赶,还是立足校情探索切合实际的发展之路?而沙巴体育则立足实际需要,选择了综合改革发展之路。

这是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时任党政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虽然通过了教育部评估,但办学实力依然不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传统师范院校,受学科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及行业背景等因素制约,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大。如果比照老本科院校的路子追赶式发展,不但始终处于尾随状态,办学问题也得不到针对性的解决。学校必须结合实际需要,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改革获得发展动力。

这是解决教育系统性、复杂性问题的根本需要。改革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系统地推进,必然涉及到办学理念转变、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实践证明,孤立的改革难以持续,表浅的改革没有实效。所以,改革必须要有理念、目标、任务的逻辑链条,还要有方法、路径、保障的制度体系,实施的改革必然是综合改革。在改革实践中,学校不但要有建设目标的明确定位,还要有根本任务的充分把握,以及使命职责的切实担当。

每一轮的改革都启示我们:只有紧跟时代、聚焦问题,才能用好改革这把利刃。事实证明,综合改革、转型发展就是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时期发展道路的不二选择。

怎么改:因势而变重点推进综合改革

改革既要全面系统,也要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在改革实践中,学校党委行政结合发展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从关键环节、重点要素着手,因时而动、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建构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探索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方式、搭建应用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优化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日臻完善。20093月,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大力推进推进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按照“跳出学校找学科、跳进行业办专业、踏入产业建课程、深入岗位练技能”的思路,以“三转”为核心,着力建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即,以服务涪陵及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推进学科专业转型;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特色发展、错位竞争、凸显应用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转向。20181月,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工作主题,着力完善教学院(部)内部结构,夯实教学基层组织,形成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学院(部)治理体系,确立了“五大行动计划”: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学科建设“高峰计划”、科学研究“攀登计划”、队伍建设“梧桐计划”、校园建设“精品计划”,谋划了“长师2050”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略设想。20183月,学校综合配套改革拉开序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院(部)重组、管理机构改革与职能优化、科研机构改革与学术赋权、干部选拔任用与全员聘任、岗位编制管理与绩效工资改革,自此,学校转型之路风正满帆、蹄急步稳。

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布局“新师范”“新工科”。学校按照“办精教师教育、办好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应用型专业集群”的思路,聚焦重庆“6+1”支柱产业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实施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发展,构建起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的六大学科专业集群:“信息科学与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学科专业群、“化学化工与环境保护”学科专业群、“经济管理与新兴服务业”学科专业群、“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2019年,学校率先在重庆启动“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明确“缘起新需求、依据新标准、借力新技术、构造新形态”的建设逻辑,确立“教师教育新定位、形成教师教育新布局、构筑教师教育新平台、创建教师教育新机制、握紧教师教育新抓手、完善教师教育新模式、夯实教师教育新阵地、建设教师教育新课程、融入教师教育新技术、建设教师教育新队伍”的“新师范”建设“十新”举措。同年,为了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新需要,学校按照“找到产业逻辑、找到产业载体、找到产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服务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立足点,聚焦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服从产业需求建专业,跟踪技术发展改内容,顺应学生志趣变方法,统筹内外资源增条件,坚持学科建设、平台设立、专业设置、队伍培育“四位一体”,着眼工科专业集群的专业链接、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接、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链接,形成了工科建设新格局。

改革创新科研体制,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学校在转型发展道路上,主动把科学研究的兴奋点落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三区”战略需求、依托“一山两江”学术地标发展学科科研,搭建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了营造崇尚学术、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学校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时期,沙巴体育科研竞争力在全国69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排名第5;科研到账总经费54029万元;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800余项、横向项目1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立项4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8项,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成了《黔江区志》《渝东南民族地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实践》等一批地方亟需的产学研项目。学校教师参与撰写的《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调研报告》,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3D传感光学芯片,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年;被攀枝花市创奇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含钛炉渣制备富钛料新工艺,产生经济效益2280万元。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学校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着力实施高端人才建设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高成长性人才建设计划“三高计划”,开展四项行动( 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行动、创新研发能力提升行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行动),培养和打造了一批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优秀教学科研群体,师资队伍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当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8人,副高职称363人,博士学位教师469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特支计划、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市级人才70人。另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9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

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1年,学校开始探索教学团学一体化改革,搭建起三维双线的育人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一体化三维互动,教学、团学双线培养)。2014年,为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改革,团学工作着力探索从管理治理的转变,建立起“345”团学工作治理体系,配套推行以“学科专业活动指导+”为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局面。积极打造“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培养具有双专业特质的新型教师教育人才;积极探索学做合一的艺术传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以“121”联合培养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坚持的第一原则,把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所有工作全部指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十三五”期间,学生学科竞赛累计获国家级奖1320项、市级奖励5031项,学科竞赛成绩在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中位列226名。学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呈现出连续增长态势,2021年,毕业生考研上线906人、录取657人。

实践轨迹:改革发展时间脉络

长师十余年的转型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明确转型思路(2009.3-2011.4)、确立转型战略(2011.5-2012.12)、申请转型试点(2013.1-2014.12)、深化转型发展(2014.3-至今)。

20093月,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以三转为核心的“131”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推进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人才培养方式转变20105月,学校出台《沙巴体育进一步推进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思路。

20115月,学校第二届党代会聚焦“转型”,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和重庆产业布局,以转型发展、内涵提升的战略举措推动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积极开展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

20131月,学校成功申报“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20146月,学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战略与应用技术大学治理体系对接”项目被确定为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并获“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二等奖;12月,学校正式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20143月,学校推动校、院两级分级管理体制改革;20154月,学校成立“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分解下达了13项转型发展改革任务。201512月,重庆市教委将重庆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智库设在沙巴体育。201611月,学校成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的高校。

201811月,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全委会扩大会议将办学定位确定为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201812月,学校正式启动四个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学校在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征程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转型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十余年来,长师历届党委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新发展机遇,全校师生为转型发展滚石铺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瓶颈”一个“瓶颈”打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迈进,学校办学的大局,既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的布局,既有文学、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专业,又有与地方产业行业高度契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为应用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的格局,从基础研究单点发芽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多点开花,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服务的棋局,从固守象牙塔到开放办学、协同创新、服务地方。

回顾学校在转型发展中的探索与创新,我们既有初始阶段砥砺前行的困惑与拼搏,也有“深化转型、加快发展”蝶变后的收获与喜悦。2021年,长师在1270所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跃升至第309位、在全国159所师范院校排名中列第49位,在全国69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综合竞争力排行中列第5……

结语:为了迎接90周年校庆,新闻中心推出故事·长师系列报道,陆续发布《长师与远古对话的密码》《艰苦创业 勤俭建校——回忆涪陵师专的创建》《我记忆中的合校升本——兼记外联工作》《回忆李渡校区建设的宏伟诗篇》《迎评促建:我们记忆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转型与发展: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道路》等6篇文章,多位主讲人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长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故事,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故事·长师”专栏虽然完结,但全体长师人将接续奋斗、创造新的辉煌,蹄疾步稳地行进在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新征程上!

 (新闻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