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王宝珍:科研工作离不开严谨求实

时间:2020-10-19浏览:2209设置

2010年,王宝珍和一个做图像处理的朋友交流时,谈论刚兴起的无人机,她灵感乍现地想到一个问题:无人机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能不能解决沙巴体育科研问题?于是,为了研发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王宝珍和朋友自费租用了无人机,并购买了几台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开始研究影像匹配和平差算法……这项研究一做就是8年!王宝珍将研究成果命名为遥感影像精细化三维建模系统。这套系统在遥感影像处理的精度、效率方面领先大多数国外的主流软件,为实现无人机影像处理软件国产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宝珍是沙巴体育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从事地理信息、遥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她看来,研究环境监测技术最困难的莫过于卫星遥感。研究人员要利用卫星观测数据,对地面环境污染进行反演,通过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的解析,实现对地面污染的监测。“由于卫星数据是从太空中对地球进行观测而获得的,中间要经过大气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卫星观测数据里有很多干扰和不确定性,这就给反演带来了很多困难。”王宝珍介绍,卫星遥感数据需要通过很多的尝试来消除干扰,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而无人机相对于卫星来说,有很多优势——可以低空飞行,不受云层干扰,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影像,并且操作方便灵活、低成本,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王宝珍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在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上。没有钱买几十万的设备就租赁,不想占用学校资源就自己掏腰包买,研究出了影像匹配和平差算法,还需要编程实现,王宝珍和团队自行编写了部分程序,又聘请了4名程序员帮着编写程序。8年的努力,系统终于研发成功。

为什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都要研发这套遥感影像精细化三维建模系统呢?“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必然是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因为三维模型比二维平面影像信息量要丰富的多,直观的多,这也是智慧环保所需要的,”王宝珍说道,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王宝珍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数学信息技术和复杂系统 (MITACS) 全球资助项目“基于GIS的湖泊评价和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研究基金项目“通过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方法进行基于位置的关键污染物风险建模和管理”、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湿度/高酸度重庆市大气复合污染的时空演替机理研究”等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10多项;主持和参与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作项目“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研究(涪陵)站合作共建项目”“松材线虫多光谱分析监测研究及其在武陵山片区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等工程类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

王宝珍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专业。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于是她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攻读地理信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几年后,有感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王宝珍希望能够精进学问,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经过诸多努力,王宝珍考入了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就读环境科学专业。

即使毕业多年,王宝珍还是认为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是她最难忘怀的。“导师常对我说,做研究一定要非常严谨,你的论文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王宝珍回忆道。于是,本就努力、拼命的王宝珍,更加刻苦了: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必须经过反复验证,每一篇论文都得经过二三十遍的斟酌、修改,常常工作到夜里34点,甚至通宵达旦做实验、写论文。王宝珍感慨地回忆:那段时间真的是很辛苦,拿到博士学位毕业证书那天,我特别地激动,多年的付出和艰辛,终于有了结果,我用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能为环境保护事业做一些工作了。

2017年,王宝珍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和工作来到了长师,作为项目和团队负责人继续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她一直致力于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污染监测和模拟预测,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如今,她的遥感影像精细化三维建模、卫星遥感反演等多项技术,已然成为当前国内环境信息化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

除了科研工作,王宝珍还为本科生上课,指导学生们做科研,她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做得好,教学素材就多,教学内容丰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王宝珍讲道。虽然工作很多,但王宝珍每天都要去学生身边“转一转”,关心他们的科研进度和论文完成情况,及时为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深受学生们的敬爱。绿色智慧环境学院2017级学生陆妍充满敬佩地说:“王老师自我要求非常严格,她的办公室总是打扫的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不会出现工作以外的东西,她说工作要严谨专注,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工作。”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中,王宝珍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很多年轻学子。


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王宝珍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并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王宝珍说:“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培养,正是老师们对我影响深远,所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我的学生,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科研道路漫漫,王宝珍坦言,最想和团队一起继续攻坚克难、求实创新取得沙巴体育、更好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尽应有之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数十年的努力工作让王宝珍身上肩负多个头衔,但她始终脚踏实地、严谨求实,在实验室、在教室、在师生中间勤勉地工作着。


【人物简介】王宝珍,博士,研究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中国颗粒学会高级理事,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涪陵区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三峡生态环境监测》常务副主编,多家SCI期刊编委和评委。

 

 

(记者:高从爱)

 

返回原图
/